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兜底保障,筑牢幸福“底线”——脱贫攻坚巡礼系列之社保扶贫篇
4004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1-01-12

不让一家受寒,方为天下之暖。

社会保险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举措。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重大部署,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就是其中之一。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人社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扶贫工作,加大兜底保障力度,“输血”特困人群,真正实现“困有所扶,老有所养”。沐浴着社保扶贫的阳光,广大贫困群众燃起了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降门槛、提待遇

参保代缴“一个都不少”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享受了低保、城乡居保代缴参保费等政策,如今我干起事来更有劲了。”说起自己的经历,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莲花镇东城村的贫困户杨相付有些激动。

杨相付是当地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妻子身患重病,没有工作能力,他本人不幸一只眼失明,在外打工时又脚部受伤造成残疾,家里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异常艰辛。正在一家三口走投无路时,好消息传来:夫妻二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均由区政府代缴,加上其他各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一家人的生活总算好了起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但对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来说,因为缺少自我脱贫的能力,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社保兜底成了他们脱贫的最后一线希望。

面对部分贫困人员缴不起费和部分60周岁以上老人没有养老金的情况,如何实现应保尽保?参保代缴势在必行!2015年,江西作为首批“吃螃蟹者”,率先提出由财政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设想,并挑选赣州市南康区试点。很快,试点经验就在全省推广。

吸收借鉴各地参保代缴经验做法,2017年8月,人社部与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的意见》明确,对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018年11月,人社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脱贫攻坚期内,年满60周岁、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贫困人员,可以将其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月发放待遇。政策帮扶下,贫困人员跨进了社保扶贫的“门槛”。

一边在“入口处”降低门槛,一边在“出口处”提高待遇。201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人社部、财政部印发指导意见,提出建立激励约束有效、筹资权责清晰、保障水平适度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在当年提高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更好保障贫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到2020年上半年,全国所有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

只有把贫困底数摸清楚,把致贫原因分析清楚,把贫困人口分布搞清楚,才能确保应保尽保。人社部开发建设人社扶贫信息平台,与国务院扶贫办定期交换数据,并建立上下协同的数据核实报送机制,精准定位参保扩面重点人员,实现精细化管理。以“三区三州”、52个未脱贫县等地区和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群体为重点,聚焦跟踪问效,实施动态清零,确保打赢一场贫困人员应保尽保歼灭战。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想尽办法与贫困户建立联系,千方百计“找人”,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动员群众,确保贫困人员参保“一个也不能少”。

“我老太婆这么大年龄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好事,今后也能端上国家的‘铁饭碗’喽!”贵州惠水县90多岁高龄的易地搬迁贫困户杨银翠乐开了花。杨银翠搬迁前居住在深山,交通不便,没有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惠水县人社干部在上门排查时发现了这一情况,迅速为老人办理了参保手续并按照相关标准为她补发了3140元的养老金。

推动应保尽保的过程也是打破梗阻的过程。各地在摸底调研中发现,因信息录入准确性低、户籍空挂等无法参保的大有人在。为解决“疑难杂症”,各地人社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通跨部门数据共享通道,创新工作方式,解决群众急事难事揪心事。

陕西、甘肃人社部门携手合作、高位推动、“特事特办”,让年事已高、身患疾病的张淑琴老人足不出户便跨省办理了城乡居保待遇领取手续,并补发了养老金3426元。人社部获悉后,对全国户籍在外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了摸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并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此类人员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地方责任,同时基于人社扶贫信息平台增加了跨省协作办理功能模块,制定了具体的经办规程,让地方人社部门的“特事”变成了“常事”、群众的“烦心事”变成了“暖心事”。

上下一盘棋,同频共振,社保扶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20年上半年,共为3372万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37.5亿元,全国有5917.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领取待遇人员1703.7万人,参保率超过99.99%,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打好“组合拳”

防止因工伤、失业致贫返贫

“我们农民工没有固定单位,要是没有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政策,我们家算是彻底完了。”家住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乡的农民张安奎聊起在建筑工地打工时受伤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成为工伤保险助力脱贫攻坚的主线,其中,建筑业农民工人数多、风险高、极易出现因工伤致贫返贫,自然是工伤保险的重中之重。

打好社保扶贫“组合拳”,防止因工伤致贫返贫,2018年,人社部联合6部门将各类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破解建筑业工伤保险覆盖“老大难”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让身痛者不再心痛。各地先后实施“先参保、再开工”,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保全覆盖目标全面完成。

贵州赫章县的尹远军是全家唯一的壮劳力,几年前在工地干活时,不慎从三楼坠落,造成多处骨折。县人社局认定工伤后,按照程序报销了尹远军的工伤医疗费,并向他支付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危难之时还是工伤保险救了我们全家!有了这笔钱,我可以安心在家休养,我们家也不会因为这次意外受伤致贫返贫!”领到待遇的尹远军含泪说。

扶贫车间吸纳和带动了很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增收致富,但生产规模小,灵活就业人员多,抗工伤风险能力也弱。2019年以来,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陆续开展“工伤保险走进扶贫车间”行动,点对点、面对面地开展政策宣讲和工伤预防,为扶贫车间纳入工伤保险开辟绿色通道,更好保障扶贫车间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们因伤因残致贫返贫。

“以前总认为只有在工地工作的农民工才能有工伤保险,通过省人社厅工作人员的宣讲,原来,我们扶贫车间的农民工也能参加工伤保险,这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山西天镇县葛家屯雄安帽子厂一名农民工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失业保险同样发挥了扶危济困的政策优势。2018年,人社部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企业稳岗返还标准、放宽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允许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事业单位享受稳岗返还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为深度贫困地区送去扶贫政策“大礼包”。2019年,全国23个省份的深度贫困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全部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全年共为20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0.6亿元,向2万户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9亿元。

2020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让大量贫困群众面临失业风险。关键时刻,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发力,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新疆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中小微企业返还标准提高至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南疆四地州可放宽到所有企业。

2020年3月10日,新疆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厂房内,23岁的司马义·阿西木正在和工友们一起组装播种机。企业复工以后,司马义·阿西木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加班加点赶工时多赚钱,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公司人事行政部高级经理吴永丞说,公司现有280名工人,本地员工占70%,其中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于党的好政策,为我们返还了5万多元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员工队伍”。

疫情期间,青海海西州失业人员陈云建不像往年那么焦虑,“虽然暂时没了工作,但每月能领取1530元失业保险金,生活压力不是太大,希望可以尽快找到新工作”。

甘肃省临夏州人社局统筹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人社部和省人社厅部署要求,响应州委州政府“拼命三个月,大干90天”号召,持续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全面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按期完成提高社保基金统筹层次任务。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州符合政策的1300多家企业全部完成企业划型并减免资金2485万元;为企业返还2489万元,惠及职工16100多人;州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筹,失业、工伤保险基金实现州级统筹。

优服务、提质效

架起社保经办“连心桥”

宁夏彭阳县双树村移民搬迁到银川市月牙湖乡的杨树英老人,每月在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网点”就能领取养老金,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进城”了;银川市宝湖社区田立成老人通过“掌上12333”,“动动眼、摇摇头”,就能完成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不见面”“掌上办”,更优质便捷的经办服务打通了社保扶贫“最后一公里”,让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社保服务就在我身边”。

加强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建设,人社部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转移接续等问题,推动转移接续业务联网办理、顺畅衔接,全面优化经办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取消参保缴费凭证、建立督办协调机制。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转移网上申请和进度查询服务,截至2019年9月,全国32个省份均已接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系统。

各地不断优化社保经办信息化建设,让贫困户既“有钱领”,又“方便领”。疫情期间,吉林省社保信息系统发挥省级大集中一体化信息系统优势,通过“不见面”方式为贫困人员办理各项业务2300多笔;广西全区运行“广西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保业务一网通办、一事通办、异地通办,让群众“不跑腿”。

基层社保经办队伍是社保扶贫主力军。为了充实基层经办力量,云南怒江州等贫困地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增加公益性岗位、聘用合同工等方式增建队伍,泸水市定期开展乡镇一级社保经办人员轮训,提升基层社保经办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吉林省在每个乡镇、街道都设置了1至2名社保协理员,并建立奖励机制,切实优化社保扶贫上门服务。

社保扶贫红利不断释放的背后,是基层社保经办队伍苦干实干的结果。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落差大的四川阿坝州,农牧民逐水草而居且高度分散。环境艰苦挡不住战贫的脚步,数十支“马背宣讲团”“摩托车工作组”千里驰骋,核实信息、宣讲政策、上门办理参保手续,用真情服务架起一座座社保“连心桥”,2020年6月,阿坝州全面完成社保扶贫工作。

为了把好的惠民政策讲明白,让民生红包“飞入贫困群众家”,贵州从江县人社局干部、下江镇秋新村第一书记刘志科挨家挨户用苗语宣传。村民以白天干农活为由,没少让他吃“闭门羹”。田间地头、摸黑搭夜,他不停地讲,村民们总算转变观念,开始主动了解社保政策,后来,秋新村参保人数从倒数逆袭为全镇第一。

决胜“最后一公里”,兜底“最后一批人”,社保扶贫的暖阳照亮了每一个贫困的角落。“十谢共产党,养老把你想,以前抚儿来防老,现在丢心(意即‘放心’)政府养,党的恩情永不忘,幸福日子万年长!”过上了小康生活,贵州湄潭县群众用自发编写的歌谣唱出了万千贫困群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