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齐,泰山移。
搬走贫困大山,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人社部党组把定点帮扶山西天镇、安徽金寨两县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发挥人社特长、结合两县特点、帮出扶贫特色”,聚焦短板、精准发力,打出人社扶贫“组合拳”,一系列生动的帮扶实践结出了一串串丰硕的脱贫果实。
发挥职能优势
下好人社扶贫“特色棋”
“以前在家种地,挣的钱还不够孩子上学,只能四处借钱,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哪里还借得到。”提起过去,天镇县的石秀丽有一肚子苦水。她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身体不好,小儿子还在上学,生活的重担一度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听说县里有保姆培训,石秀丽报了名,学成后直接就了业,做家政、护工都不在话下。现在她每个月至少能挣三四千,还不愁找不到活干,一下摘掉了穷帽子。“再不用借钱过日子,腰杆也直了!”石秀丽笑开了花。
一份看似不起眼的保姆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晋嫂离开贫瘠的黄土地,成为省内外家政市场上的“香饽饽”,圆了自己的就业致富梦。这一切,离不开人社部的倾力帮扶。
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优势,走特色帮扶之路,定点扶贫才能精准有效。人社部分别制定定点帮扶天镇县和金寨县脱贫攻坚具体措施,涵盖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和人才扶贫、社保扶贫、党建扶贫4个方面。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天镇县土地贫瘠、资源有限,5.4万人的富余劳动力却是一大优势,又邻近京津,区位优势明显。人社部大力发展以保姆为重点的家政服务,从教学硬件、师资力量、就业对接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打造出走俏京津、享誉全国的“天镇保姆”劳务品牌,持续推进转移就业扶贫。
这支“天镇家政娘子军”盘活了全县脱贫攻坚大棋局。截至2020年7月,全县已培训保姆1.7万余人,实现输出就业8000人左右,创造劳务收入年均2亿元,带动1万多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技在手,脱贫不愁。针对金寨县人口多、劳务输出多的实际,人社部倾力帮扶安徽金寨技师学院,鼓励其加大山区、库区农村招生力度,确保建档立卡高中阶段适龄人口都能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并出资50万元设立助学金,资助在学院就读的山区、库区贫困生。2014年办学以来,学院共招生1.3万多人,其中来自山区、库区农村子女占95%以上,25%的学生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为助力学院建设,人社部部署启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4省市优秀技工院校对口帮扶安徽金寨技师学院支教工作;邀请世赛选手、专家、教练等到校宣讲参赛经验、指导集训工作,激励学生勤学苦练,投身技能报国之路;协调有关企业捐赠价值3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推动开展校企合作。
在天镇县城东郊万家乐移民新区,一座占地近20亩的四层大楼拔地而起。这是人社部筹集1000万元资金配套建设的人社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将对全县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和适龄劳动力,特别是对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全员培训。人社部还帮助联系优质企业入驻,开展校企合作、定单式培训,为搬迁群众就近提供就业岗位。
“基地投入使用后将重点培训缝纫工、电焊工、家政服务等紧缺专业,预计年培训人数在2000人左右。”人社部挂职干部、天镇县委副书记李克亮介绍。
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也相继跟上。人社部就业司、山西省人社厅和市县人社局四级联动,举办就业扶贫天镇县专场招聘会。在人社部和两省人社厅支持下,“天镇保姆”在太原成立了劳务输出公司;金寨县在苏州市、扬州市建立了驻外劳务协作基地。人社部还指导金寨县加强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将金寨县金梧桐创业园认定为省级返乡创业园,开展“创业服务进园区”专项活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智力支撑。人社部以多种方式开展人才扶贫,组织专家服务基层行、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等走进天镇、金寨,为山区发展“把脉问诊”,送去“金点子”。
点燃党建引擎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鲜红的党旗悬挂在墙,一排排桌椅排列整齐,电脑、办公设备、多种书籍等配备齐全,宽敞明亮又不失温馨。在金寨县斑竹园镇漆店村,整修一新的党员活动室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这儿成了党员群众之家,家里明亮整洁了,人心就好聚齐了。”村党支部书记漆德淳说。
党建是脱贫的引擎,在定点扶贫中,人社部不断加大对党建扶贫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部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在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定点扶贫专项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2018年,人社部将清缴党费部分用于支持定点扶贫县脱贫攻坚,为贫困村培训村干部和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最近几年,人社部每年都会组织两县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外出参加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和现场教学,帮助他们理思路、找方法、鼓干劲。
培训中参观了天津毛家峪村后,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党支部书记郭明会深有感触:“要学习毛家峪村党支部书记那种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的精神,当好支部领头雁,带领村民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
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意识层层传递。部属各单位党组织与两县贫困村党组织开展支部共建、党员共育、脱贫共研,帮助贫困村党组织理清脱贫思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党支部主动邀请金寨县果子园乡姚冲村党支部书记到司里座谈交流,共商脱贫对策;司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带队到村开展实地调研,看望慰问贫困党员,为党员讲授专题党课。中国人事报刊社党委班子成员先后带领天镇县张西河乡麻黄塄村驻村第一书记、乡党委包村干部、村支书和村主任等一行7人赴江苏贫困县滨海县和蔬菜大棚发祥地山东寿光市考察调研,学习脱贫经验、联络合作事宜。
充实基层扶贫力量,帮扶基层党组织。从2018年起,人社部选派赴两县挂职干部也由“单兵”升级为扶贫工作队,并首次派出副厅级干部担任队长。
党建引擎被点燃,党员干部和群众拧成一股绳,脱贫致富的火苗跳动起来。2020年6月3日,天镇县逯家湾镇瓦窑口村人社生态养殖扶贫车间开门营业。在人社部挂职干部、村第一书记王永生的带领下,村里注册成立大同市吉坡山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党建+公司+品牌+农户+市场”模式,把扶贫车间建成党群共治、村民共享的小康车间、幸福车间。
“一对一”精准滴灌
携手奋进,情深意长
走进金寨县古碑镇宋河村,一条条硬化小道如树杈般延伸开来,直达每户村民家门口。王同庆站在自家门口的小路上迎接前来吃饭、住宿的游客,笑得合不拢嘴。“自从‘亲戚’帮我们修好了路,‘最后100米’出行更方便,村子更整洁漂亮,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发展农家乐也更有信心了!”
2018年起,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与宋河村结为“亲戚”。司里协调中国建材集团六安南方水泥公司捐赠水泥1300吨,联合驻村工作队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硬化,把原先六七公里的硬化路延长至三四十公里,实现了户户通。
这是人社部定点扶贫中的又一项大动作——部属各单位与两县43个贫困村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各单位扛起帮扶责任,进村调研、入户走访,把“穷根”找准,把需求摸清,把措施定实。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绣花解难题。天镇县贾家屯乡红土窑村因多方原因,村民面临如厕难问题。2019年5月,办公厅党总支在了解村民需求后,筹集资金在村里修建两个厕所,解决了积压已久的难题,村民感激不已。
各帮扶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贫困村发展牵线搭桥。在金寨县白塔畈镇项冲村,“一碗奥灶面吃出一个帮扶点子”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干部到昆山出差,吃了一碗奥灶面,面上放个鸭腿,就想到帮扶的项冲村有养鹅产业,立马询问商家能不能把鸭腿换成鹅腿,为其供货。没想到一谈就谈成了,还促成了一笔“大买卖”。在联系协调中促使昆山市和金寨县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就业扶贫、旅游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绿油油的茶叶长势喜人,其中一大片就是大湾村“人社爱心扶贫茶园”。茶园里还装上了摄像头,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实现茶叶质量管理可追溯。50多亩茶园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2人,综合增收近100万元。
“一对一”精准滴灌,不但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更激发了他们主动摆脱贫困、摘掉穷帽的斗志。范家屯村是天镇县第一批整体搬迁村,在人社部天镇扶贫工作队和就业司、信息中心、技术指导中心等单位支持下,村里建立“人社扶贫驿站”,开启“社保卡+电商扶贫”模式,村民在手机上开设网店,发布自家绿色、无污染的优质农产品。“工作队还为我们添置了真空包装机、肉类切割机、玉米粉碎机等设备,帮我们注册‘范特香’品牌,手把手教我们电商经营。”村民王海燕开了一家网店,短短一年时间,自家生产的杂粮就从卖不出去到供不应求。
“现在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了,村民们看起来也都神清气爽的,自主创业开网店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把日子过得更好。”村党支部书记邓天清感慨地说。
携手奋进,情深意长,人社部干部的作风被两县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社部干部大老远从北京来,有时到家里没喝上一口水、没吃上一顿饭,问完情况又跑下一户。”金寨县桃岭乡村民屈国才说,“我们自己也要加把劲,把生活弄出个样子来。”
一封来自贫困村村民的感谢信道出了两县群众共同的心声:“我们素不相识,可你们心里却想着我们,给予无私的帮助,我们特别感动!我们一定会振奋精神,铆足干劲奔小康,到那一天,我们邀请你们过来做客。”